认识蕨类
    蕨类是一群具有维管束的孢子植物,由于没有花、果实和种子,在生存竞争的条件上显得较种子植物逊色,因此
在植物演化的主流位置——森林中,只能屈居配角,躲在种子植物的身影下,寻找生命的出路。
    蕨类通常都是利用孢子囊所产生的孢子来繁殖后代,而且在世代交替的过程中,孢子体和配子体各自独立生活。
由于生存不易,在保护及传播孢子的机制上便演化出极为多样的形态特征与构造。

 



 幼叶呈拳卷状

   无论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,只要看到幼叶呈卷旋状的,多半是蕨类

不过,蕨类植物中也有少数种类不具有此项特征,例如瓶尔小草和

生蕨类槐叶苹、满江红,以及原始的小叶类如石松、卷柏等。


   

      没有花、果实、种子,以叶子为主体
      
    蕨类不开花,也没有果实和种子,而且一般也没有明显的树干

(茎),所以整个植株最显著的部分就是它的叶子。与其他的植物

相比,蕨类的叶子通常比较大,这是为了要在森林中主流植物的阴

影下捕捉到较多阳之故。蕨类的叶子有各式各样的分裂方式,不

过它分裂的小叶一般都排在同一个平面上。 
      

    蕨类的叶子,从简单的单叶形态到复杂的多回羽状构造,这样多变的叶子,其实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演化的结果。以多雨潮湿的热带地区来说,蕨类的叶子以大型而且分裂细致的羽状叶来展现生机,这样一来,将有助于提升水分的吸取及增加扩散的面积。

   温带冷凉地区,环境不若热带多雨潮湿,因而蕨类叶子的变化也多呈现出简单的羽状形态;而在寒带地区,植物为了克服气候恶劣、土壤不佳的生境,植物叶子的表面积较小。而且以被覆一些鳞片或毛状物,来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 。除了单叶、一回羽状复叶、裂叶、二回羽状复叶、裂叶,乃至于复杂的多回羽状复叶的变化外,叶子的[绿浓度]变化,也是观察的重要参考依据,从墨绿、深绿、翠绿、淡绿、黄绿等所有绿的色阶,几乎尽在蕨类殿堂里流露无遗。

 

    

成熟的叶子背面可见孢子囊群

    孢子是蕨类主要的繁殖及传播工具,与高等植物的种子极为不同,它只有一个细胞大小,肉眼无法看见,一般是以六十四颗为一群藏在孢子囊中,而孢子囊成群集结后形成孢子囊群,其外形与保护装置的形态,是区别各类群蕨类的重要依据。通常孢子囊群位于蕨类成熟叶子的叶背,但有少部分种类的孢子囊并不集结成孢子囊群,形体一般也比较大,长在叶腋或孢子囊穗中。

 
聚囊 孢子囊群 孢子叶球 孢子叶 孢子囊 孢子叶 囊群盖 囊群 孢子叶球 孢囊柄 孢子囊 假囊群盖 囊群
摘自周云龙《植物生物学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蕨类的世代交替
       

   许多植物都具有有性和无性两个世代,但是种子植物是有性世代(配子体

)寄生在无性世代(孢子体)上,苔藓植物是无性世代(孢子体)、有性世代

(配子体)各自独立生活,而蕨类的一生是两个世代交互轮替的过程。

   当孢子体成熟时,产生大量的孢子囊,在减数分裂的过程后,每一个孢子囊

会孕化出32至64个孢子,这些孢子就藉由水的漂游、风的吹拂、弹力的跳

或者是动物的携带,传播至合适的生长空间,便长成心形或叶状的原叶体,转

进入配子体的有性世代,雄雌配子体会产生配子——雄配子和雌配子,就是精

子与卵,藉由水的助力结合成受精卵,发育成胚胎,然后再长成孢子体,如此

一来就完成一个生命的循环。

摘自叶创兴等《植物学》
大图

文字部分摘自郭城孟《蕨类入门》


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主办 粤ICP备05069013号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仙湖植物园  邮编:518004
Email:[email protected]
版权所有© 2006 深圳仙湖植物园
上次修改时间: 2006年11月14日

孢子体(2n) 成熟孢子体 孢子囊群 减数分裂 孢子囊 发育中的配子体 假根 配子体 精子器 精子 颈沟细胞 卵 颈卵器 合子 受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