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

 

 

 

“食肉草”漂洋过海进沈城

[返回]

  有这样一种植物,它有着尖锐的“利牙”、血样的“红唇”,粗心的蚊虫经受不起它的蛊惑,一旦步入口红色的陷阱,便走到生命的尽头。一旦没有蚊虫为食,它也会贪婪地享用人类提供的牛肉大餐。它就是昆虫们闻风丧胆的“食肉草”。昨日,沈城一位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称,他的邻居王先生正养着这样一种专门吃肉的“食肉草”。记者闻讯后立刻前去看究竟。
  “食肉草”原是“洋”物种
  在沈河区的王先生家中,记者看到了正躺在阳台上享受阳光的“食肉草”。王先生讲了饲养“食肉草”的乐趣后告诉记者,他是从一名农业大学的学生手中以50元钱的价钱购买的。
  为了揭开“食肉草”的神秘面纱,记者立即与沈阳农业大学取得了联系。但是,该校的负责农业研究的部门却否认了他们正在从事“食肉草”方面的研究。
  经过多方走访,记者终于找到了沈城“食肉草”的首位培育者——现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的学生刘某。
  零距离接触“食肉草”
  听说记者专程为“食肉草”而来,刘俊伟同学向记者侃侃而谈:“食肉草”的学名为“捕蝇草”,属于宿根类植物。捕蝇草是多年生草本,叶子从根部生出,长约4~15厘米,排列成莲座状。它的叶子构造特别奇异,靠近根的部分同普通叶子相似,但到了叶端,叶子长成了肉质,并且以中肋为界分左右两半,仿佛两片“蚌壳”,在叶柄中间连接着,可随意启开闭合。平时,两片“蚌壳”大约呈80°角展开,铺在地上。这两片“蚌壳”就是捕蝇草的捕蝇“机关”。每当苍蝇受到蜜汁的引诱飞落到叶子的“蚌壳”上时,只要进入当中,触动了感应毛,两片“蚌壳”就会神速地闭合,周围的刚毛像齿一样交错着扣合起来,把苍蝇关在叶子做的“牢笼”里,再也飞不出来了。
  下午5时,记者与刘某来到再沈河区的家中,一些“食肉草”正浸泡在水中。刘说:“我在3年前通过个人途径,从北美引进的种子。刚开始我只是好奇,才想到要培育这种植物的。没想到经过长期的育种,我发现这类植物的适应能力很强。平时我也喂他们肉类,将肉切成黄豆粒大小然后用针挑着放到‘夹’上,当‘夹’合拢时再将针取出,一般‘消化’这样一块肉要7天左右的时间。到现在已经培育出很多成熟的植株了。”
  刘某告诉记者,“食肉草”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,记者首先用钢针扎着一块牛肉喂到它的面前,它毫不客气地一口吞掉,而当记者用没有牛肉的钢针触动另外一棵捕蝇草的感觉毛时,它却不再理睬。刘说,“食肉草”可是一种很“挑食”的植物——它只吃牛肉,不吃猪肉。就算你把猪肉放在它“嘴”边,它也不会“动口”。记者注意到,尽管一些资料书籍上所描述的“食肉草”是红色,但是,刘家中的“食肉草”却是清一色的绿色。刘对此解释说,尽管在北美洲的“食肉草”是一副血腥的嘴脸,但是目前沈阳市的“食肉草”却仍然是植物惯有的绿色。
  经过长期的观察,刘发现这种植物在夏天时生长的很快,但在冬季却很“贪睡”。“食肉草”喜欢潮湿、温暖的条件,刘由于当初并不知道这个情况,结果“渴死”了一批“食肉草”。刘曾经给这些植物浇灌化肥,结果第二天却发现不少“食肉草”因为“肥料中毒”而“命丧黄泉”。
  刘某最后告诉记者,这种“食虫类植物”在中国没有生长的历史,中国也没有人培植过。因此关于它们的生长、习性、繁殖等资料他也无本可依。他的培育也只能是处于摸索阶段。其实“食虫类植物”在世界其他的国家生长很普遍。它们来到中国后主要是作为趣味性植物供人观赏。他有时候也出去卖,一般卖价在50元到240元之间。卖的很好,许多人都对它们感兴趣,尤其以儿童、年轻人和一些花卉爱好者居多。谈及大受欢迎的原因,刘说,一是因为其生理特点奇特,二是它在夏季还可以灭蚊。
  “食肉草”对环境和人是否会造成危害目前还不太清楚。

2003年3月10日辽沈晚报

 

如有关于本站点的问题或建议,请向[email protected]发邮件。
版权所有(C) 2002 深圳仙湖植物园
上次修改时间: 2003-02-17